12月9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郑州隆重举行。我校共荣获9项科学技术奖励,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项。楼阳生书记为我校学术副校长王学路教授颁发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证书。作为自然科学奖获奖代表,王学路在大会上发言表示,将以此次获奖为新起点,围绕“大豆和根瘤菌”前沿科学和关键技术领域,加倍努力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服务大国粮仓、大豆安全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王学路教授的成果《大豆与根瘤菌共生结瘤的环境调控机制》破解了光信号、光合产物、非生物逆境和根瘤菌等因素调控大豆根瘤菌共生结瘤的机制,解决了大豆如何协同多种外部环境和自身生长发育形成共生根瘤的重要科学问题,项目揭示的“光诱导的信号调控大豆共生结瘤的机制”破解了“豆科植物地下共生固氮为什么需要光”这一领域长期悬而未决的重大科学问题,为创造在不同环境下的高效结瘤固氮体系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并提供了新策略,极大推动了共生固氮、植物-微生物互作以及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等领域的研究,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郑海务、杜祖亮、武四新、申怀彬、杜文风、周黎鸣、张磊团队分别因其在能量转换材料设计和纳米发电器件性能调控、半导体纳米材料表面气体离子对光电探测调控机制、发展新型高效铜基半导体化合物光伏器件、半导体发光器件的光学调控机制、超大型枢纽建筑的新型空间结构体系及关键技术、空天多源遥感数据智能解译支撑服务平台、大气要素智能监测预报平台系统等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突破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另有毛艳丽团队获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2024年我校获奖质量显著提升,连续三年获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省自然科学奖6项,占比19.35%,居全省第一;二等奖获奖数量再创新高;与外单位合作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合作质量显著提升。多项成果获奖体现了我校近年来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校的科研创新和技术攻关能力实现了显著提升。学校将充分发挥获奖成果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持续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争取在更多领域产出突破性成果,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我校获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项目一览表(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