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河南省教育厅来校调研第一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第二周期建设情况

  • 时间:2019年11月29日 18:00
  • 作者:李佩琛
  • 访问次数:

11月25日,河南省教育厅组织专家来校对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创新中心和作物逆境生物学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第二周期建设情况开展实地调研。中原工学院院长王宗敏任专家组组长,郑州大学副校长屈凌波任专家组副组长。专家组成员有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史学建,山东大学丁兆军教授,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处处长张国成教授,河南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孙中叶教授,郑州大学管理科学与决策研究所所长曹武军教授,洛阳理工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处处长汪丽萍,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处处长杨学勇参加此次调研活动。

调研中心汇报会在金明校区行政楼152会议室召开。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先省出席汇报会。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人事处、财务处、科学技术研究院、人文社科研究院、研究生院有关负责人,中心主任及骨干成员,协同单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教育厅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处刘在坤主持。

刘先省对省教育厅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成效。他指出,学校高度重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进行了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探索。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坚持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科学研究、文明传承和机制创新一体化的协同创新思路,协同研究黄河文明的发祥、发展、传承与转型,进入了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行列;作物逆境生物学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瞄准作物干旱缺水以及盐碱化带来的粮食安全重大需求,围绕作物生产对恶化环境的适应机制等重大科学问题,扎实的开展了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协同创新,支撑了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两个中心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刘先省表示,此次调研是对中心工作的一次体检,是进一步深化中心协同创新工作的良好契机,恳请各位专家多提问题,帮助中心取得更大发展。

杨学勇在讲话中指出,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一直走在前列,相关工作起步早,推进实,资金投入大,通过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省内高校的协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突出。他强调,牵头高校要高度重视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总结成绩、剖析问题,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关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切实提升科研协同创新能力。

屈凌波代表专家组发言。他表示省级协同中心建设以来,成绩突出,社会影响广,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专家组此次受河南省教育厅、财政厅委托对河南大学河南省首批建设的两个协同创新中心的第二周期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希望通过调研,进一步完善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今后的支持政策和运行机制。

两个中心负责人从协同创新中心阶段性目标完成情况、体制机制改革情况、经费投入使用情况、保障措施实施情况、协同工作开展情况等方面汇报了中心第二建设周期的运行情况。随后,专家组同中心相关负责人、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中心骨干成员、协同单位代表就中心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座谈交流。

汇报会和座谈交流结束后,专家组到现场查看了两个中心体制机制改革、标志性成果产出、经费使用、协同建设等方面的支撑材料,到中心的办公区和实验区实地考察了中心的科研办公条件。

下午,专家组就两个中心的调研情况召开了反馈会。反馈会上,调查组充分肯定了两个中心第二周期的建设成效,认为经过前期建设,两个中心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机制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作物逆境生物学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瞄准作物产量和品质、作物生产对恶化环境的适应机制、特定条件下生物胁迫与非生物胁迫之间的互作关系等重大科学问题,已成为我省乃至我国抗逆研究的重要基地;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项目为牵引,以团队为抓手,以制度为保障,形成了围绕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构了国内黄河文明研究领域的学术中心和新型智库。同时专家组建议各中心,进一步加强跨单位、跨学科协同研究,产出重大标志性成果,提升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能力。

刘先省对专家深入的调研工作表示感谢。他表示,专家组一行不仅是科研管理方面的专家,还是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的专家,既肯定了各中心的成绩,也客观贴切的指出了中心存在问题与不足,同时还对中心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下一步学校和中心将认真落实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使得中心发展有力支撑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切实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