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我们怎样阅读经典
报 告 人:马驰 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
报告时间:2021年10月19日 15:00—18:00
报告地点:文学院二楼会议室
主办单位:文学院
欢迎光临!
马驰: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博士生导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丹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副会长,曾在多所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交流、访问,亦曾担任韩国外国语大学地域大学院全职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特别是20世纪后期至今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美学理论、文化理论的研究。独立完成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有扎实的学术功底,独立出版学术专著7部,合著20余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不少研究成果获得各类奖项,并被中国三大检索系统转载。
主要内容:
如何理解作家作品,以《巴黎手稿》为例。作为马克思早期思想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著作《巴黎手稿》,从问世起便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60年代,有关《手稿》的讨论主要是围绕如何评价异化论而展开的,这一讨论还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所谓“两个马克思”的争论。如何理解流行观点,以毛泽东对鲁迅评价为例。毛泽东一生多次高度评价鲁迅,其中最为但重要的是:“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综观鲁迅的一生,他一直强调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提倡自由思想,批评依附观念,反对命题作文,非难帮忙文学和帮闲文学。评价鲁迅这样的现代知识分子,就应该从知识分子本身的标准去衡量,而不是其他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