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术会议 > 正文

纳米材料应用技术创新论坛(第13期:纳米催化)(时间7.12、7.13)

发布日期:2021-07-08  作者:刘敏  浏览数:

纳米材料应用技术创新论坛(第13期:纳米催化)

2021712-13日,河南大学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2021712星期一下午,纳米中心425会议室

15:00-15:10

张平余主任致辞

主持人:

张经纬

15:10-16:10

李仁贵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报告1:人工光合成太阳燃料的挑战与机遇

主持人:

杨建军

16:10-16:30

   

16:30-17:30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报告2:纳米反应器的构筑

主持人:

张经纬

17:30-18:00

关中杰 副教授(河南大学)

报告3:助催化剂的精准制备及其增强ZnIn2S4光催化产氢机理研究

2021713星期二上午,纳米中心417会议室

8:30-10:00

参观中心展室,座谈:光催化技术的现状与未来


 

专家简介

李仁贵: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年于厦门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4年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同年被破格聘为青年人才、副研究员加入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2017年起任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微纳光电材料及光催化研究组(DNL1608)课题组长;2018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2019-2020年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从事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相关研究,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 Nature Commun.Joule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Energy Environ. Sci.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50 余篇,论文他引 4000 余次,申请发明专利7项。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面上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中科院先导A子课题等项目。获“中国催化新秀奖”、国际催化大会“Young Scientist Prize”、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等荣誉。担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高级编委、《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和《应用化学》期刊的编委等。

刘  健: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纳米多孔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在能源、催化相关领域的基础应用研究,在催化纳米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及纳米反应器构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迄今在包括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JACS, Mater. Today, Matter, Nature Commun., Nature Mater., NSR等刊物发表正式论文220余篇。所发表论文已被 SCI 引用超过 17000余次,H 因子为 60,入选2018年,2019年,2020年科睿唯安高引作者 (201820192020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from Clarivate Analytics)。受邀为CRC Press编写 Mesoporous Materials for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 专著一本。任期刊“Materials Today Sustainability 主编(Editor-in-Chief)。曾获得 “第 14 届国际催化大会青年科学家奖”(2008),“UQ Foundation 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基础研究最高奖,2011),英国皇家化学会旗下杂志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7杰出研究者等多项奖励。并于2011年获得澳大利亚基金委博士后特别研究员资助 (Australian Postdoctoral Fellowship)2013年入选日本学术振兴会特邀研究员 (JSPS Invitation Fellow)2017年入选国家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2018年入选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0年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

关中杰:

河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河南大学“青年英才”计划。主要从事硫属化合物半导体太阳能光电以及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在Appl. Catal. B-Environ., Small, J. Mater. Chem. A, Chem. Eng. J.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2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