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术报告 > 正文

河南大学110周年校庆学术活动:杨艳民:三价稀土离子在高带隙基质中的余辉机制探究(时间8.8)

发布日期:2022-08-05  作者:刘敏  浏览数:

报告题目:三价稀土离子在高带隙基质中的余辉机制探究
报告人:杨艳民,河北大学教授
报告时间:8月8日(周一)上午9:00开始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app,会议号:650-685-030
主办单位:光伏材料省重点实验室
欢迎参加!
报告摘要:
    余辉材料很早就被发现并广泛应用在生活中,但以往的余辉主要应用在照明显示领域,激发源普遍采用汞灯,氙灯和荧光灯,余辉材料被限定在铝酸盐,硅酸盐和硫化物,这大大限制了余辉材料的范围和性能的提高。其主要是因为余辉机理至今不清楚,无法基于机理来预言新材料和改善余辉性质。本课题组跳出了存在争执的二价稀土及过渡族元素的余辉,把发光中心定在三价稀土离子上,通过大量调研和实验证明三价稀土离子余辉属于带间充能方式,解释了以往的三价稀土离子余辉材料多为低带隙材料的原因。据此本实验组提出采用X射线充能实现所有高带隙材料的三价稀土离子余辉的设想,并获得一些进展,实现了UVC余辉,Tb3+在氟化物中超长余辉,特别是首次Er3+,Nd3+和Ho3+近红外二区余辉。然而为什么在氟化中可以实现Er3+,Nd3+和Ho3+余辉 ? 为什么没有Gd3+的余辉报道。本报告将给出三价稀土离子产生余辉的机理,解释已有余辉现象的同时,利用这个机理实现Gd3+的超长余辉发射。
个人简介:
    杨艳民 河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河北大学坤舆优秀学者。兼任中国稀土学会光电材料与器件专委会委员,河北光学学会理事,保定照明学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是,低激发密度下UVC紫外上转换发光材料,新型余辉、应力发光材料制备及机理研究。在Nature Nanotechnology,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Science Bulletin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