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快讯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协同创新中心 > 新闻快讯 > 正文

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论坛研讨“黄河文明现代转型”

发布日期:2014-11-06 浏览量:

12月28日,“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 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论坛”在金明校区中州国际金明酒店二楼会议室举行,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主任樊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文忠,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教授石敏俊,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委书记王永苏,美国肯特州立大学计算社会科学实验室创始主任叶信岳,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李小建出席会议。论坛由“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 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苗长虹主持。

苗长虹介绍了本次论坛的主题及意义。他表示,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代表,在中国发展的历程中,特别是近代社会以来,社会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型,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社会转向了社会主义社会;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中国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探索发展期;从改革开放起来,中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三次大的社会转型期,黄河文明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协同创新中心以“国家战略需求,地方发展需要”作为发展目标,以黄河文明的伟大复兴为研究目标。本届论坛围绕“黄河文明现代转型”为主题,旨在探讨在全球化、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型全面升级的背景下,黄河文明如何转型。

樊杰在“转型发展中的协同规划问题”的发言中谈到,在当今社会转型发展中,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如何构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协同规划成了关键。他提出,一个国家健全的空间布局规划体系,应该是纵向的不同尺度的空间布局规划是相互链接的,横向系列的不同类型的空间布局规划是相互协调的。

张文忠在“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的发言中表示,城市做为文明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当前社会中,城市发展遇到了很大的问题,特别是资源型城市。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城市 “二元结构”矛盾、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内容和巨大潜力源泉。他提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中应注重完成五项重要任务,一、有序开发综合利用资源。二、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三、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四、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五、加强支撑保障能力建设。

石敏俊在“城市发展:迈向新资源经济的挑战”发言中表示,城市发展尚未完全摆脱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低效率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导致环境负荷增大,环境质量下降,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是以较大的资源环境成本为代价换取财富的积累,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为了应对快速城市化给资源环境保护带来的严峻挑战,城市发展必须思考绿色转型的发展道路,中国经济呼唤绿色转型,应强化可持续性与新资源经济并重。

王永苏在“中原经济区的转型发展”中回顾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历程,他指出中原经济区发展还没有走出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思想观念制约了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不足。中原经济区的转型发展中,应以文明转型促进社会经济转型,以观念的转变促进社会发展,走出一条集约化、高效率、新型城镇化的现代文明道路。

李小建在论坛总结中指出,本次邀请嘉宾发言中提出的观点富有创新型和前沿性,发言的主题及内容本身就体现了协同的重要意义,为协同创新中心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联系我们

河南 郑州 郑东新区 明理路北段379号 河南大学(郑州校区)友兰学堂中楼

邮编:450046

电话:0371-66598252



河南大学 科学技术研究院
技术支持:信息化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