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介绍
“人类-自然耦合系统”一词早在1999年就出现在文献中。2007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创建了一个“自然和人类系统耦合动力学”(Dynamics of Human-Nature Coupled Systems)的常设项目。“人类-自然耦合系统”研究力图借助复杂适应系统、动力系统理论和地球系统科学的最新理论,发展一套能刻画“人类-自然耦合系统”的数值模型。诚然,这样的数值模型将是我们解决诸如“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社会经济如何才能可持续发展”这样的重大问题的有效工具。为了促进河南大学“人类-自然耦合系统的解剖和模拟”研究队伍对相关学术前沿的跟进,也为了给河南大学相关领域的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一个开阔学术视野的机会,我们特意组织了这次学术沙龙。
会议指南
【会议报到】
时间:2020年12月4日全天
地点:河南大学金明校区中州颐和酒店
【会议时间】
2020年12月5日-6日
【会议地点】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二楼学术报告厅
【主办单位】
河南大学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特邀校外专家】
岳天祥(国家“杰青”)
袁增伟(国家“杰青”)
闾国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李 育(国家“优青”)
邹 滨(“青年长江”)
张东菊(“青年长江”)
陈思宇(“青年长江”)
彭守璋(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副研究员)
【会议组织者】
冯兆东:河南大学“气候与环境变化团队”负责人
fengzd@vip.henu.edu.cn
宋宏权:河南大学“空间分析与模拟团队”骨干
hqsong@henu.edu.cn
董冠鹏: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骨干
guanpengdong@gmail.com
【会议协调者】
宋宏权(电话:18738976108)
董冠鹏(电话:19939902096)
日程安排
12月5日(周六 ) |
时 间 |
开幕式 |
主持人 |
8:30-8:40 |
开场白 |
冯兆东 |
|
报告人/单位 |
报告题目 |
主持人 |
8:40-9:30 |
岳天祥/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自然和自然对人类贡献的模拟分析方法 |
冯兆东 |
9:30-10:10 |
李育/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内流河流域湖泊演化与人类活动耦合研究 |
10:10-10:25 |
茶歇 |
10:25-11:05 |
邹滨/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 |
大气污染暴露时空建模与服务 |
董冠鹏 |
11:05-11:45 |
陈思宇/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
沙尘气溶胶物理过程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11:45-14:30 |
午餐/午休(中州颐和酒店) |
14:30-15:10 |
张东菊/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活动研究进展 |
卢鹤立 |
15:10-15:50 |
彭守璋/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
黄土高原气候变化与植被建设 |
15:50-16:05 |
茶歇 |
16:05-16:45 |
卢鹤立/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
气候变化与生态补偿:REDD+气候政策在东南亚地区的实践 |
宋宏权 |
16:45-17:25 |
董冠鹏/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
地理数据的时空多尺度统计建模 |
17:25-19:00 |
晚餐(中州颐和酒店) |
12月6日(周日) |
时 间 |
报告人/单位 |
报告题目 |
主持人 |
8:30-9:20 |
袁增伟/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
物质循环格局演变及其环境效应 |
冯兆东 |
9:20-10:10 |
闾国年/南京师大地理科学学院 |
地理建模与地理模拟 |
10:10-10:25 |
茶歇 |
10:25-11:00 |
崔耀平/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
中国碳排放增温效应及生态系统的消减贡献 |
郑晨 |
11:00-11:35 |
李宁/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中原城市群星载雷达广域地表微形变监测技术 |
11:35-12:10 |
刘勇/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
Agent-Based Modeling在污染企业区位选择中的应用 |
12:10-14:50 |
午餐/午休(中州颐和酒店) |
14:50-15:25 |
王波/河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条件非线性最优扰动方法在陆面模式中的应用 |
宋宏权 |
15:25-16:00 |
郑晨/河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基于统计的遥感大数据智能解译 |
16:00-16:15 |
茶歇 |
16:15-16:50 |
宋宏权/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
‘人类-自然耦合系统’模拟平台的搭建 |
王波 |
16:50-17:25 |
冯兆东/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
生态与环境变化的“自然基线”与“人类痕迹” |
17:25-19:00 |
晚餐(中州颐和酒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