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师、同学、朋友们:
2022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是河南大学承载110年历史,努力奋斗、再创辉煌的一年。科学技术研究院在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探索以卓越创新为引领的发展模式,努力践行目标导向的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牢固树立以项目经费为引导的发展新理念,加快建设尊重知识、崇尚创新、鼓励贡献、献身科学的科研创新生态,努力激发更加强大的创新动能。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在重大重点项目、科研经费、平台建设、高水平成果与奖励等方面实现多项突破。
这一年,我们积极推动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密集出台纵、横向项目管理、青年交叉基金/团队培育、科研经费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科研经费使用等12项政策制度,积极推动有组织建制化科研,赋予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有效激发了科技创新活力。
这一年,我们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拍摄的《听河大科学家讲故事》视频被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国际在线、凤凰网客户端等媒体平台转载,播放量达27万;我们成功举办学风月、名家讲坛等活动,邀请6位院士专家为青年教师发展领路引航。求真务实、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科研文化更加兴盛。
这一年,我们努力深化高水平科技创新合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在科学研究、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开展重点领域协同攻关,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这一年,我们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参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全面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立专利审前评估制度与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展专业化评估与专利导航,培育和布局了一批高价值专利;学院-研究院-基地一体化科技创新路径更加清晰。
2022年,我校作为牵头单位获批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4项课题,国拨经费5560万元。获批国家重大专项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科学基金104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4项、优秀青年基金1项、海外优青1项。获批“中原学者”1名,承担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4项。年度纵向科研项目立项总经费1.4亿元,创历史新高。共发表SCI论文1393篇,论文数量与质量持续提高。王学路教授团队研究成果连续两年在Science上发表,充分显示了河南大学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创新活力和国际领先地位。
“光诱导的信号调控大豆共生结瘤机制”成功入选教育部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评选的2022年度“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食用菌精深加工、种植与综合利用”项目获2022年度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0个项目进入2022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授奖建议项目公示环节,“不同森林管理措施对土壤生物及碳氮动态的影响”项目建议授河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学校与省内企业共建研发中心57家。签订技术开发、技术合作、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各类横向课题合同147项,合同金额8326万元,到账经费5215万元。完成技术合同登记80项,促成技术交易额3214万元,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年申请专利555件,其中国家发明专利498件,PCT专利2件。授权专利249件,其中国家发明专利215件,PCT专利2件。
2022年是学校科研的转变之年,学校科研工作思路更加清晰、科研生态更加良好、科研文化氛围更加浓厚、科研制度更加完善,为2023年的全面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让我们牢牢抓住双一流、双航母的历史性机遇,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砥砺前行,努力奋斗,河南大学的美好未来将势不可挡。
愿我们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让我们为全面丰收的2023年提前祝福!
河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
河南大学科学技术协会